(资料图)
论坛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就能让中国经济实现复苏么?大力度降息是否能有效释放流动性?中美利差扩大情况下,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造成汇率震荡?
6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主办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向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提出了上述问题。
张斌表示,当前我国面临总需求不足的压力,是不是只靠货币政策就够?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基本都是主要依赖货币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因此,有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持更好,但不管导致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只要钱足够多、大家的钱包足够厚、钱的价格合理,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张斌分析道,需求不足就是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而消费不足就等于过度储蓄,怎么能够让储蓄变得少一点、投资变得多一点?利率就是最重要的价格工具,降低利率其实就是在鼓励补贴消费与投资,遏制甚至是惩罚储蓄,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改善总需求局面。
谈及货币政策力度问题,张斌建议:“如果通过充分的降息,不是10个BP、20个BP,而是100-200个BP,可以让经济景气程度实现持续的提升,从而摆脱总需求不足的局面。”
“(降息)肯定会导致有人受损,如果你是愿意花钱的人、愿意举债花钱的人,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降息对你是鼓励的;如果你是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的人,降息就是负面的、不利的。”张斌称。
对于中美利差是否会导致汇率波动,张斌则表示不必过度担心。即使是小幅度贬值对中国出口也是有利的,这是阶段性的,而且可以改善经济基本面,可以减少债务压力,能够改善整个金融机构各方面的资产质量和债务可持续性,从而对经济发展形成更好的支撑。